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圆桌间| 六位牧者不同角度谈:疫情给教会带来的或许不是“冲击”,而是“冲刷”

作者: 田玖恩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2月10日 22:07 |
播放

持续了三年的疫情,给国内不少教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除了个别教会在人数上仍然稳定增长,大部分教会信徒流失惨重。尤其是封控期间,教会牧者和同工无奈停止讲台事奉,无法外出探访,很多工作无法开展,导致很多信徒得不到及时地喂养。又由于信徒习惯了网络聚会或无聚会生活,即便解封之后恢复了实地聚会,教会短期内也很难恢复到疫情之前。 教会在疫情之中受到不小的冲击,大家都期待疫情早日结束。

日前,笔者有幸跟华东某地区六位牧者一同交流,谈到后疫情时代给教会带来的改变。在彼此交流中发现,疫情给教会带来的思考更多,多位牧者都相信在各样的冲击之下仍有上帝的美意,他们从多个角度谈到自己对疫情的反思,在他们看来,或许“冲刷”比“冲击”更为恰当。 

主持人:王璐德
嘉宾:华东某地六位从事牧养和其他不同服事领域的牧者
整理:田玖恩姊妹

牧者A:从教会历史的角度思考

牧者A是一间教会的牧师,他谈到:疫情期间,教会个体感受肯定是不好的,体验可能是很糟糕的。疫情之后开展各项事工,明显付出的代价要比过去大很多,以探访工作来说,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比过去多得多。但从教会历史看是好事,因为经过试验之后,才知道是美,才知道一切都在上帝的带领之下。 

在他看来,教会历史本身就是在艰难中发展的历史史,使徒行传为例使徒受到逼迫出去,出去之后开始广泛建立教会。因此他认为教会需要在使命上有反思,“过去我们可能注重堂会建造,这个时期提醒我们,是不是要把资源更多给到生命建造和福音使命上?同时也要引导信徒思考生命,我是真信主吗?”

牧者B:从社会服务的角度思考 

牧者B平时很关注基督徒的社会参与,他从社会层面进行了反思。这位牧者表示:疫情封控让牧者开始思考基督徒怎样在这种环境中从教会的围墙走出去,进入社会,服务社会。也要预备将来遇到其他的环境和自然灾害的时候,教会该如何突破自己,如何在社会中做光做盐。有教会信徒在疫情期间积极做志愿者,帮助社区孤寡老人买菜、送餐、做核酸检测员等,基督徒能够融入人群,这是好现象。 

牧者C:从文化的角度思考

牧者C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书画等艺术的爱好者。他坦言,三年的疫情让他大为深思。因为他不想浪费光阴,他很想明白上帝的旨意,在一段时间的煎熬和祷告寻求之后,他睁开了“文化”的眼睛。疫情期间他看到文化在国际友好交往中的重要性,也看到文化是可以长期被保存下来的。一首诗可以带给人温暖和智慧,一幅画可以传递希望和美好,一卷书法可以展示力量和真理。文化以最简单的形式让人在情感上和心灵上受到震颤。他个人也预备着用自己所长来开展文化事工。 

牧者D:从信徒角度思考

疫情期间,社会上抑郁症人群骤增。基督徒群体当中也存在焦虑、抑郁等问题。牧者D是一位90后弟兄,他认为,“关注弟兄姐妹的情绪,梳理他们的信心也是很重要的工作。疫情期间,弟兄姐妹生意不好做,工作难找。信徒关注外在比较多,压力大,抱怨更多,因此教会除了要在灵魂上牧养,更需要关注到他们的吃饭就业问题,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环境。真正做到全人关怀。” 

他特别提到,“环境逼着我们成长,外在环境把很多浮躁的东西去除了,让教会意识到小组和门训的重要。同时也看到主在教会中做筛选的工作,我们看到流失的信徒和留下的信徒生命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外在环境在带领我们做出改变,教会不能只是关注外在的人数等。” 

牧者E:从牧者自身角度思考

牧者E,多年来做乐队敬拜服事。他从自己的角度思考疫情对他个人的影响。这位牧者讲述自己在疫情之前常年奔波于各地的聚会,在聚会中主领敬拜。他数算,疫情之前几年的时间带领聚会大概有500场。平均一个礼拜至少一场,多的时候一天三场。 

他诚实地讲,“一直奔波服事,心是无法安静下来的。脑子都在事工上,根本没有时间思考生命和灵性,疫情让我停下来反思。”他最大的变化是自己不再喜欢外在氛围,现在可以安静下来了。他也看到那些长期追求生命成长、灵修做的比较好的教会在疫情下没有太大影响。

牧者F:从教会发展的角度思考 

一位不断探究教会发展之路的牧者F结合自己牧养的经验讲述他的“看见”:疫情给牧者带来挑战,但是也催促牧者不断学习、调整牧养策略并学会联合,这些都是上帝的工作,是可以促进教会发展的。

首先,他表示牧者的牧养观念要更新,牧者综合能力要提高,要不断学习。线下聚会转线上,牧者需要学电脑,会链接小程序,找平台,学剪辑。他认为即便疫情彻底结束,将来可能遇到其他问题,所以线上牧养,可能是常态化的牧养模式,牧者需要做充分准备。

其次,他发现牧养策略需要调整。疫情的来临带领他和他的教会回归十架神学。他指出,“教会需要传递受苦、十字架。十字架道路是未来的路径,所以我不断提醒弟兄姐妹我们需要成长了,不能吃奶了,要吃干粮。要让弟兄姐妹意识到未来教会的挑战是更大的,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要学习承担代价。”

最后,他意识到牧养联合的重要。因为在疫情时代,真实感受到一个人不能完成大使命。环境越难,越发需要彼此。圣灵也藉着这个时机在不同牧者的心里工作,不同教会牧者愿意坐下来一起探讨牧养模式、教会的发展、未来如何复习、教会之间怎样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更好地形成联动配搭等。他表示这在疫情之前在当地是很难做到的。

笔者结语:

不同教会的牧者,都有一个眼光,他们都看到上帝在掌权,也愿意谦卑下来,反思、学习,与肢体联络,共同盼望教会的复兴。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